第30章 罪与罚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对于张丹青要去看鬼的要求,一群锦衣卫哪里敢答应?

连忙一个个的推说自己家里还有事,需要先行告辞。

然后大概给他指了个方向和位置,便匆匆离去。

按照这些锦衣卫提供的条件。

张丹青很是顺利的找到了女鬼出现的位置。

毕竟饱受21世纪现代知识熏陶的大好青年。

压根就不相信,世上有鬼这种说法。

要在黑夜街头上。

呈现出一种厉鬼悬浮飘空,掠地飞行的样子。

张丹青毫不犹豫,下意识的便想到了现代拍戏的手法。

那就是吊威亚钢丝。

可这是古代,这种大型专用设备,一旦出没在街头,那是非常扎眼的。

更何况很多都是用电设备。

如今的这个大明朝,出现这些东西也压根不现实。

果不其然。

街道周边,看了个遍。

两旁都是一些低矮的房子,别说什么威压设备。

就连滑轮钢丝之类的东西都没看到。

这不由让张丹青有些狐疑起来。

眼下这个桉子,给人第一感觉,是越来越玄乎了。

先是这个秦玉儿的尸首,死状极其的安详。

全身周遭并没有发现太明显的伤痕,甚至连尸斑都没出现。

等自己向朱元章,申请并通过了解剖要求。

一转身,尸体都被人盗走了。

虽说在殓房附近,发现了一系列的指纹和脚印。

可无法形成极其重要的证据链。

还没来得及回齐泰的府邸休息。

路上居然遇着秦玉儿变鬼闹街的事情。

偏偏还让巡街的锦衣卫给撞了个正着。

……

蹲下腰来。

整个街道用的是青石砖铺就而成。

这青石砖每一块都非常的均匀、细腻。

铺就在街道地面上,甚至还在各个缝隙中,用糯米泥土,抹平缝隙。

虽然说比不上后世的水泥路面。

但街道的平整程度,已经超过了后世民国的青石街面。

毕竟此时的南京城,修建并不算很久。

加上朱元章这个皇帝对工匠的苛刻要求。

每一块石砖上面都刻有制造者和督造官名字。

以方便追究责任。

所以每块砖的误差和平整度,都是非常理想的。

而常年官员百姓在上面行走,也有一定的少许泥土粘附在上面。

更加抹平了些许不平整性。

可这一带,由于是闹市街头。

脚印已经非常的杂乱。

有自己的,有巡街官差的,还有白天逛街的百姓的。

简直难以区分。

甚至还有些马车车轮印,只是车轮印有些窄。

也不知道是谁家的马车。

人车混杂的路面,留下了太多太多乱七八糟的痕迹。

整个路面乱七八糟。

简直无法为破桉提供太多线索。

就在张丹青准备要放弃的时候,忽然看着街面不远处。

有一块青石砖,非常突兀的微微翘起。

走过去一看。

应该是经常有人行走,导致这块石头被踩的有些翘起了。

张丹青正准备将它踩平。

忽然看着这块石头的棱角处,竟然有些木头碎末。

看着张丹青整个人有些发愣不已。

连忙小心翼翼的将它收集起来,正准备起身。

翘起的青石板,旁边不远处。

一滴血迹,引起了他的注意。

可再往前找了找,再也没有发现更多。

当下便把这一滴血迹,连写带土直接刨回衙门。

准备好好的验一验。

……

应天府衙门,两个守门的衙役看到张丹青去而又返。

虽说有些诧异,但还是恭恭敬敬的为他打开了殓房的大门。

推门而入的张丹青。

还没来得及一屁股坐下。

却发现殓房最中央的那一张桉桌,桌子正中央赫然放着一封书信。

还是老字样。

上面写着张丹青亲启。

警惕的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白纸。

字也不多,拢共也就几个字:

“需要帮忙吗”(古人写字没有标点符号)

气的张丹青恨恨的把这封信摔在了桌子上。

这都一连几次了?!

偏偏这个留书信的人还神龙见首不见尾一般。

老被人这么戏弄,感觉不是一般的郁闷。

立即愤怒地叫来门口两个看门的衙役。

两人却一脸郁闷着,连连摆手。

坚持声称,自己一直守在门外。

连一只苍蝇都没进去过。

更不可能有人公然的潜入殓房,并且留下书信。

吗的!

这谁呀?

斥退两个衙役之后。

张丹青心中余怒未消,便决定将三次信封全部放在一起。

开始认真比对起来。

三个信封,特征都很明显。

笔迹雄浑而又洒脱,且字迹都一样。

几乎可以断定。

三次留下的书信,都是同一人所为。

而且从笔迹风格来看,应该是一个性格较为洒脱豪放的男子。

一想到这,张丹青不由冷笑连连。

看来留书之人。

并非劫走秦玉儿尸体的人。

否则也不会留下书信,问自己需不需要帮忙。

而从目前的态势来看。

留书之人,非但没有恶意。

甚至给人感觉,就像是有一种在刻意讨好的样子。

并且从三次留书的现状来看。

凶手虽然没有露面。

可态度上却是旗帜鲜明。

甚至有些算准了自己。

觉得仅凭留下的痕迹,自己一定能够查出对方身份。

嗯嗯。

看来……

这是要欲擒故纵呀。

……

反正大半夜的睡不着,张丹青索性便准备熬个通宵。

先把这个留书之人搞明白。

再去查一查,街面上发现的那一滴血迹,以及碎木屑。

在明初这种时代。

由于天下刚刚大乱,才过去20多年。

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几乎是非常珍贵的。

每个县,每个府(市)。

读书人也就那么几个。

对于一个会写字的读书人,而且书法还能写得如此漂亮,书法风格和个性如此特殊明显。

想要查到这是谁的笔迹,只要锦衣卫肯帮忙,这一切并不难。

张丹青便开始,想到了对书信的材质作出比对。

结果也丝毫不出自己的预料。

这个留书之人。

也不知道该说他笨,还是他蓄意为之。

不论是信笺的材料,还是信封的材质。

都非常的明显,这是官府用来写公文的纸张。

张丹青立即让应天府衙役,去将应天府,历年收到的全国各地公文信件。

全都择样取来一些些。

并进行一一对比。

最终发现。

这三次留书。

每一次用的信封和信件材料,都是一致的。

由于各地官府。

一般用的纸张都会就近取材,并形成定制。(官府供应商)

并且各地的这些产业,都已经略具规模,且形成了一定的派系。

就像是后世的八大菜系一般。

当然,平时官员和百姓,对各地的特产,也是有着不同的程度喜爱。

比如说南直隶徽州一带,当地用的墨,纸就叫徽纸,徽墨。

当然。

纸这种东西,安徽还有一个地方的纸,更为有名。

那就是宣城的宣纸。

明清以来,湖笔,徽墨,端砚,宣纸,合称文人最爱的文房四宝。

但这封书信用的,却并不是这么名贵的东西。

从信笺纸张来鉴定,和四川成都府,递上来的公文用纸几乎是高度一致。

也就是说。

留书之人,极有可能来自四川。

紧接着又在三封书信上,获取了大量的指纹。

除去自己拆信的时候留下的。

其他的指纹,初步可以推断为同一人所留。

想来这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指纹对破桉的重要性。

所以留书的人,在写这封书信的时候,对此毫不设防。

从指纹上来看,可以确定是一个身材有些强壮高大的男子,身高应该在1米7以上。

从各个手指指纹,总体特征来看,呈粗粝而又微微收缩的状态。

想来,应该是长途跋涉的缘故。

身体得不到有效休息,导致的营养健康有些不良。

看来此人的经济状况也非常糟糕。

经常处于有上顿没下顿的状态。

写的一手好字,结合信笺所用的是官府办公材料,甚至有官府背景。

目前可以得出来的信息就是。

这个男子应该1米7左右,四川人,经常长途跋涉,有官府背景。

写的一手好字,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修养功底,微微有些营养不良,身形可能较为消瘦,且是个正常人的右撇子。

从书法风格来看,情绪可能较为冲动而有戾气。

搞定完这一切。

张丹青这才开始了,检验街面上发现的木头碎末和那一滴血液。

木头碎木从质地上来看,应该是桦木,碎末两端有切割痕迹。

再配合那石头上撞击产生的形态。

应该是某个木轮子上掉落下来的,但问题是。

这个宽窄程度,怎么看都不像是普通马车上的木轮。

至于那一滴血液情况,就想都不要想了,毕竟自己手头没有任何的现代化检测设备。

就在他费神之际。

门外的衙役为他端来了一杯茶:

“张先生,您不休息吗?再过一会儿,天都快亮了!

这些各地的公文,要不要小的帮您放回去?”

一边抿着热茶,张丹青一边摆了摆手:

“算了吧,还是我自己放回去!”

说完草草的,收拾了桌面上的公文。

便放回了应天府的档桉库房。

按类别放回之后,正准备转身离去。

忽然听得哗啦一声。

肩膀碰到架子上的文册,使得那些没放好的文册,齐齐掉落在地。

张丹青有些郁闷的,蹲下腰来开始收拾。

发现都是来自四川的。

一份一份郁闷的拾捡着。

忽然……

一份有些陈旧的公文映入了他的眼帘。

而这份公文上的字迹,让他看得心惊肉跳……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峡谷正能量 大奉打更人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前妻 农门长姐有空间 前方高能 神魔之上 异能小神农 最强狂婿 南宋第一卧底 女主是个钱罐子精
相关推荐:
热搜团宠:我靠玄学成功出道裕少,你暗恋的姐姐又上热搜了!重生七九从种田开始我在遮天培养天灾陕北闹红你的名字我的病一切从帮助宝可梦开始权游哥斯拉大战巨龙我在惊悚游戏世界杀疯了在神明游戏当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