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天佑大明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群臣安静下来,并不是因为温体仁的话产生作用,而是震惊陛下在关键时刻的杀伐果断和决绝。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大明的祖训!

大明的历代有为帝王,根本不会坐视危机降临,而是主动出击。

御驾亲征,一直是大明帝王的传统。

可是,那都是在兵强马壮国力充沛的时候。

自英宗土木堡之变后,国力衰退,大明之后的帝王就再也没有御驾亲征了。

而到了如今的时局,别说御驾亲征了,就是主动驱逐靼虏,都没有了保障。

可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君王却要亲自上阵和靼虏拼命了。

一时之间,群臣心里五味陈杂,不知作何感想?

但是正如温体仁所言,陛下竟然已经乾坤独断,他们安心办差就对了。

“杨本兵,不知陛下准备率领多少人出征?”大殿内,户部尚书倪元璐忧心忡忡地问杨嗣昌。

陛下突然要出征,忠君的他心里堵得慌。

顿时,群臣的眼光全部盯着兵部尚书杨嗣昌。

“陛下自有谋划,本兵也不知详情。”

杨嗣昌双手一摊,实话实说。

但是,事情发展到现在,杨嗣昌心里稳得很,一点也不担心崇祯皇帝会乱来。

事实证明,一切都在他老人家的算计中。

群臣摇摇头,面有不豫,以为事涉机密,杨嗣昌不肯告知。

不过,大家也未责怪他。

如今晋商通敌并为建奴服务一事已经人尽皆知,连前首辅刘宇亮的管家都牵涉进去,杨嗣昌谨慎也没错。

尤其是陛下乃万金之躯,他老人家的行踪岂能人尽皆知?

可以说,群臣的保密意识加强了不少。

“诸位大人,本兵着实不知,并非虚言!”

杨嗣昌苦笑连连,解释了一遍。

应该说,这不是杨嗣昌做人高傲的风格。

只是崇祯皇帝决定御驾亲征后,杨嗣昌为了今后的配合,方才俯下身段,交好群臣。

紧接着,杨嗣昌又把崇祯皇帝准备御驾亲征之后的一些布置告诉群臣,才让大家疑虑顿消。

“如此说来,陛下并非冒险行事,而是成竹在胸?”

听完之后,倪元璐亮着双眼问道。

“本兵认为如此!至少靼虏动态,陛下了如指掌,并针对性地做出部署,取得了德州大捷。

建奴贝勒阿巴泰被临洮总兵曹变蛟生擒,正在压往京师的途中。”

杨嗣昌缓缓点头,趁机说出德州大捷的消息。

战报原本要在朝会当众公布,砥砺士气,振奋人心,只是被黄道周一弄,陛下震怒,提前下朝,不了了之。

“天佑大明!”

“陛下圣明!”

……

顿时,金銮殿里欢呼一片,许多朝臣含着泪水对天叩拜,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大胜。

大明,太需要一场胜利来凝聚人心了。

……

寒风硕硕,禀然冷冽!

天津码头上,执勤的卫所将士缩着脖子躲在在水面的寮寨里,观察运河的情况。

天津是军港,大明建文二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

成为皇帝后,朱棣为纪念由此起兵的“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也因此,与通州相比,水面上的漕船相对来讲会少一些。

突然,执勤将士发现河面上驶来浩浩荡荡的船队,大大小小漕船足有几十条,仿佛一支水师部队。

上面还有勇卫营的旗帜,迎风飘荡。

只是,令执勤将士不解的是,勇卫营是天子亲军,并没有水师部队呀?

他不敢怠慢,急忙解下腰间的响锣,吹鸣起来。

很快,卫所的千户带着几百人的队伍赶来,查看情况。

“没错,是朝廷的大军,快放行!”

千户透过单筒望远镜,发现船上除了勇卫营还有兵部左侍郎陈的旗帜,急忙命令将士撤除水面的栅栏。

而此时,在运河中间三百料的漕船上,陈奇瑜和黄得功等人站在宽阔的甲板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冷冽的寒风并不能吹散心中的热血,通过这次战役,事实证明大明的精锐并不逊于鞑虏。

关键是要有充足的情报,还有战斗的热情。

漕船靠近码头,陈奇瑜率领着得胜回京的勇卫营将士,走下漕船,整理队形。

同时,一队将士押着绑得结结实实的三十个建奴的牛录、章京还有萎靡不振的贝勒阿巴泰。

这是陈奇瑜特意留下来,作为献俘阙下的战利品。

今天,陈奇瑜他们要在天津卫歇息一晚,明天再赶往京城,在午门举行献俘仪式。

献俘,是中国古代五礼中军礼的一种。

军队外出征战获胜凯旋,除要在太庙祭告外,就是要举行隆重仪式,向皇帝献上俘虏。

并报告战斗情况,请示对战俘的处置,这是一种宣扬国威的重大仪式。

大明,已经好久没有举行这样的仪式了。

也因此,陈奇瑜做了充足的准备。

……

紫禁城,皇城阙楼上,崇祯皇帝扶着打扫得很干净的栏杆,南眺天津卫的方向。

陈奇瑜的夜不收已经向兵部禀报了他所在的位置,以及明日何时可以抵京,以便朝廷可以早做安排。

对此,崇祯皇帝及其期待。

他需要一场声势浩大的献俘仪式,来激发京城百姓和将士们的斗志。

“禀陛下,朝臣对于此次大捷热情高涨,纷纷言是天佑大明,真是可喜可贺。”

杨嗣昌站在崇祯皇帝身后,汇报今日朝堂的情况。

“哪里是什么天佑大明,还不是靠将士们浴血厮杀。”

崇祯皇帝撇撇嘴,不屑地说道。

这就是大明文官的德行了。

打败战了,就指责武将无能。打胜了,就是天佑大明。而武将,永远是用来背锅的。

可以说,文武失衡,也是大明将士战斗力不高的原因之一。

“陛下所言极是!”

杨嗣昌顺着崇祯皇帝的意思,恭维了一句。

“杨爱卿,明日随朕出城十里迎接大军。”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前妻 大奉打更人 异能小神农 峡谷正能量 南宋第一卧底 最强狂婿 神魔之上 女主是个钱罐子精 前方高能 农门长姐有空间
相关推荐:
天道侦探社异界之荒原之主诸天书馆网游之最强气功游龙入四海修仙也要讲科学啊半世繁华过职场职场俏佳人职场情事:美女老板爱上我黛西的职场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