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强国之论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所谓三省六部,原来就是分权于臣,集权于君啊。”南宫业听了刘丹的三省六部制,颇为感兴趣“照丞相这么一个改制之法,岂不是丞相自己的官帽也给丢了,而且,丞相也尚未说明这地方制度啊。”

“将军急甚?这地方自是当如朝堂一般分权,现我朝文设郡县,武设道府,不妨将其整合一番,设省、道、府、县,一省设一总督,一道设一刺史,一府设一都统,一县设一令,这改制之后,将军可就是燕赵两道总督了。”

“哦?照先生这么一说,倒是有趣,可这军政合一,这地方上的权势可就越发的大了,就拿林贤侄这云城兵府都统来说,原先他还只率云州之军,可这一改,他可就同时掌了云城政务了。”南宫业嘴角微微上翘“这样一来可就成了云州刺史,他若是想,可就随时能把我们君臣三人给扣了啊。”

高长风和刘丹听了南宫业的话,对视一眼,哑然失笑“我说大帅!你可真是敢开玩笑啊!虽为戏言,却着实为未雨绸缪之警,只不过切勿要让林将军听了去啊。为了避免这种事情,我们便要分这林将军这刺史之权,我们可在其下设长史、司马、分佐军政之事,此外,州郡内凡重镇,大城皆设一都统府,虽受刺史节制,却分二辖其地,例如胡林州,除却胡林郡之外并无大城,却有九原、原阳两大重镇,若胡林刺史有反心,这两府都统均可率军与之相抗。”

“若早如此,这代蓟之地,也就不会遂了石开之愿了。”刘丹彻底的引出了南宫业的兴趣,他翻了翻刘丹取出的竹简“丞相这变法六论,一并讲于本部堂何如?”

“朕当初也是像将军这般心急,当时啊,先生对我说,变法就像吃饭,得一步一步来,吃快了,容易噎着。”

“安然先生这话,倒是说得颇为形象。”南宫业放下了一卷竹简“丞相所写《举才》、《阡陌》、《甲兵》、《府道》、《商贾》、《户籍》六论,不知从何讲起啊?”

“那当然是现下最要命,而又相辅相成的……”刘丹一边说一边将两堆竹简整齐的摆好“《阡陌论》、《甲兵论》,阡陌者——农,甲兵者——军,这两样,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国之根本。

刘某先说甲兵论,甲兵论的核心,便是府兵不堪大用。

我朝之府兵制,于前,或许是有大用,于今,想必大人和陛下也发现了,这次九原之危,根本就用不上府兵,不是不想用,只是等府兵集结,九原早就丢了。

折冲府,小的聚兵三百,一般的聚兵五百,大的聚兵八百,这各折冲府要聚兵至少得有三日有余,府兵再辗转到各大兵府,又得些许时日,就像此次九原,只怕是唐慕云将军已经被围,治下各折冲府还没开始聚兵,等兵聚完,零零散散往九原一去,羊入虎口,泥牛入海。”

“先生不知兵,一路以来,一直愁此论之可行性。”高长风抿了一口茶“将军乃沙场宿将,可觉此说有所不妥。”

“这甲兵论,字字切入要害啊。”

南宫业震撼了半晌,才将《甲兵论》第一册缓缓放归桌上“我朝各地诸侯都觉府兵之不便,纷纷募兵。

这边关卫军是府兵募兵相合且不说它,魏韩之魏武军,我燕赵之出云军、燕辽军,吴越澜沧,齐鲁彪骁军、鹰扬军,秦阳黑旗军,巴廊标信军,楚天川原军,凡天下闻名之强兵,皆为募兵,职兵,专兵!

甲兵齐整,训练有素,号令通达,兵将同仇敌忾,亲如手足,指使如臂!可谓是疾如风,徐如林,守如山,掠如火,这大争之世,若要保我大齐永昌,必弃府兵而用募兵!”

“只是……”南宫业有些犹豫“这府兵以兵役换土地,若是强行散去,土地便白白送出去了,如若回收土地,恐会激起民变,不好办呐……”

“将军你看,这话头,不就到了《阡陌论》上了吗?”刘丹在竹简堆里一阵翻找,拿出《甲兵论》与《阡陌论》相对应的两章“二位请看此二文,遣散府兵,不发其安置之金,缴其甲兵马匹,留其土地,府兵自筹甲兵马匹,这些东西的价值不可谓不高,燕赵金铁质地精良,虽不如藏剑山庄之吴钩越剑,却胜在数量庞大,卖于他地,想来也是一笔颇为丰厚的收入。”

“他们很快就会需要大量的甲兵了。”刘丹说到这邪笑了一下“遣散的府兵可以耕种更大范围的土地,燕赵有很多无主之地,可先依照《阡陌论》,将其收归公有,那些地一旦成为官府的,便可先行聚府兵引水改地,完成后将其用租赁,售卖的方式交到农民手中,如此一来,良田有水可溉,百姓有地可耕,军士有饷可发,府库有银粮可储。

《甲兵论》不止军制,器制亦需改进,一口横刀,胡林作坊产出的,重八斤,到了云城作坊就变成了七斤,良莠不齐,规格不一,以何为战?”

“兵刃也到好说。”南宫业面露难色“这甲胄可就难了,明光甲过于昂贵,钉皮甲着实不适我军,而锁链甲又需要大量时间和手工,想要统一重量规格,几乎不可为。”

“唉,将军多虑了。”刘丹起身拔剑而出,将那柄剑轻轻放在桌上“将军是虎贲枪主,且看刘某此剑如何?”

“三尺五寸。”南宫业只一眼便看出剑长,他并未急于看剑,而是轻轻的弹了下剑刃,那剑便嘶鸣不止“此剑破空之声圆润,轻弹而颤鸣不止,可见其锋刃锐利,质地极佳。”

言罢轻抚剑身“剑身纹路,滑腻无涩,锋刃泛蓝,锋芒内敛,寒气逼人。”

南宫业缓缓放下剑“若本部堂所料不错,此剑鞘中定有君子赋相赠。”

“哦?”高长风不由有些好奇“将军就不试剑?”南宫业摇头道“不必,臣一生阅兵刃凶戾之器无数,此剑必是斩铁如泥,销金断玉之上品,看来,丞相早已差人到扬州去了。”

“世间能道出此剑来历者,唯将军与关内侯二人。”刘丹将剑推到南宫业面前“此剑就赠与将军,何如?”

“丞相美意,南宫业心领了,此剑是仁义君子之物,杀伐之人怕是驾驭不了。更何况,本部堂更善用枪。”

“呀,丹一时糊涂,竟忘了将军是枪术大家。”刘丹笑着把剑收回剑鞘“丹曾与吴山叶家有过一段渊源,已差人往藏剑山庄,名匠大家赴之期,相信就在这几日了。”

“如有叶家名匠相助,这甲兵铸造之难,便迎刃而解,可是丞相还未解府兵遣散之难,大批府兵遣散,北地防务必定空虚,若有人借机煽动,这个中风险,丞相可曾想过?”

“将军怎有此般想法,丹可未曾说过将府兵尽数遣散啊。”刘丹摆出了一副无辜的样子“这变法之策成熟与否尚不得知,只能以胡林郡为先,试上一试才得以知晓,期间不可再大动刀兵,理当薄赋尚俭、救灾恤贫、惠农扶商、废黜府兵、整改荒土、兴修渠梁、牧育良马、暂歇金鼓,是为抚民以静之策,只不过,如此一来,大帅东进之机就得缓上一缓了……”

“无妨,代、蓟之地,石开占去多年,再占两年也无妨,但是丞相,这抚民以静……”南宫业略微犹豫了一会“本部堂乃是行伍之人,有话便直言,这抚民以静乃道学治国,恐与丞相所奉金律之法不符啊……况且,宁安尚在贼手,国不可一日无都……”

“唉,将军此言差矣,治国不论派别,丞相所言金律,实为修明法治,富国强兵,非将法家一派之言奉为金科玉律,至于国都……”高长风朗然一笑“林霄将军昔日在邺城以萝卜代玉玺,他曾讲予朕一真理,他说‘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若为天命,萝卜于玉玺何异?若非天命,玉玺与萝卜何差。’天子于何处,何处即为国都,宁安之主若非天子,宁安岂能是国都?只是这抚民以静之策,长则五八年,短则三两年,锦荣将军之骨血香丘尚在宁安,朕怕林霄将军等不了啊……”

刘丹幽幽道“此事,丹已再三考量,得一对策。将军中直刚烈,待胡林战毕,便遣其以袭扰、倾攻弱化北地蛮夷,有了军务,想必也不及感伤了。”

“嗨,关心则乱啊。”刘丹自嘲的笑了笑“本是说这变法强国之策,却又念起往事来了,丹刚说阡陌、甲兵二论,各中详尽,尽在此书中,细枝末节、甲兵制式,还待法令推行、叶家巨匠到来才可一一详解,丹于此也不好一一赘述,还是先说《商贾论》吧。

先前言,若要抚民以静,必要惠农扶商,这《商贾论》便是扶商之策,我中原之地,历朝历代皆重农抑商,以为此般做法可保河山安宁,其实不然。重农抑商百害而无一利,就拿军营为例,天下,就是这军营,农者,果腹之粮草,商者,足欲之饷银,二位可见何处军营只放粮,不发饷的?”

“丞相此比,着实让人耳目一新啊。”南宫业不由为刘丹之才学拜服,这农商之于社稷,古往今来名家贤能,都需千言万语才能略述一二,刘丹今日却以军营比做社稷,只言片语间已将其说的一清二楚。

就是南宫业,也不得不佩服他“本部堂曾听藏剑山庄叶青松说过,买进卖出,千秋之业,送往迎来,万人归心。商者,以脚力资财,将一隅天泽,共济天下,商道,乃是富国之首道,国富,则民强,民强,则兵自无往而不利,兵不败,则君王威震,四境宾服,我国邦则安宁永昌,大齐万年!”(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农门长姐有空间 南宋第一卧底 神魔之上 异能小神农 女主是个钱罐子精 峡谷正能量 前方高能 最强狂婿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前妻 大奉打更人
相关推荐:
影视:我于此刻行走诸天我不是钟馗我钟馗徒弟智能AI田园山水间墨毒丹青超能小作家好莱坞娱乐大亨我真就想赚点小钱啊安逸的牧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