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杂院儿的人情味儿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六、七十年代的京都,大多数人还是住在平房里。

而且,还是少则几户、多则十几户的大杂院。

住大杂院有住大杂院的好处——热闹、有人情味儿。

六、七十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基本上都是在同一条线上。

总结出来就是一个字儿——

穷!

可是,那个时候的物价也低啊。

蔬菜和副食的品种也不多。

萝卜、白菜、土豆是人们饭桌上的经久不衰的主打菜。

西红柿、黄瓜、带鱼,就连炸虾片儿都算是奢侈的食物,不到“关键时刻”,是轻易不会烹饪端到饭桌上的。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每个月的下旬,都会见到一位阿姨,挨家挨户去发票儿——鸡蛋票儿、肉票、粮票儿、油票儿、白糖票……

这位阿姨是附近副食品商店的工作人员。

那个时候,一个副食品商店,负责周边几条街、几个胡同的居民的食品供应。

专门负责发票的这位阿姨,是老百姓们最希望见到的人。

那时的家庭不讲什么计划生育,家里孩子多,人口儿多。

月底还没有到,所有的东西就所剩无几了。

所以,当手里拿着花花绿绿,各种票儿的阿姨一出现的时候,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儿,都特别的高兴。

阿姨发票儿可不是瞎发的,是根据每家每户的粮本儿,一丝不苟地核对,再发放的。

粮本儿可是和身份证、户口本一样同等重要的东西。

是关系到一家人生活的至关重要的东西。

可不要小瞧了这小小的粮本儿。一旦丢失或是损坏了,补办起来,既费时间还需要繁琐的手续。

那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可就要受到影响了。

只有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国家才会增加一些鸡蛋、油、肉的数量的发放。

而且是按照粮本儿上的人数、年龄严格控制的。

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孩子们的玩具,还是饮食生活,可以选择的品种种类都是比较匮乏的。

红缨枪、搭积木、跳皮筋儿、砸三角儿(用纸质的烟盒自己叠的)、拍洋画儿,是孩子们的主要娱乐项目。满桌子丰盛的佳肴,也只有在春节期间才能够吃上。

所以,每个家庭平时的伙食都是非常的简朴,积攒一些购买好吃的的票儿,等到春节期间,一股脑儿地拿出来,突击消费,好好犒劳一下辛苦工作和学习、节俭缩食了一年的家里人。

春节期间的鱼和肉,家里人都会在腊月二十八、九就用油煎好。等到需要吃的时候,稍作加工就可以上桌了。

那个年代的人还喜欢买肥肉。

把肥肉在锅里煎出油,倒在瓷罐子里面。油凉了就凝成白色的膏状。

等到炒菜的时候,舀一勺油冻儿放进锅里,肉味儿格外的浓重。

炼完油的肉被剁碎,我们叫它“油渣儿”。

在油渣儿上薄薄地撒上点儿盐,夹在馒头、烙饼里吃,是那样的美味!

六、七十年代的家庭,都是烧煤炉取暖的。每年冬季,都会定许多的蜂窝煤,堆放在院子里。

人们喜欢买来猪头或带肉皮的肉,把铁条放到煤炉里,烧的通红,然后将铁条在猪皮上、猪头上蹭来蹭去,以达到褪猪毛的作用。

那种烧焦肉皮的味道,闻起来是那么的香。

这就是现在四、五十岁左右的人的童年生活。

谁家做了好吃的,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盛上一碗,亲自送给街坊四邻去“尝尝自家的手艺”。

大杂院里十几户人家,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别人家的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自己家的老人,可以得到整个大杂院儿的人的尊重与照顾。

肖爸爸就曾经和大杂院儿里一户姓严的父亲吵过架。姓严的男子有两个儿子,非常的淘气。

有一天中午,大儿子不知道惹了什么祸,姓严的在屋里打的孩子吱哇乱叫。二儿子在边儿上也是一边儿号啕大哭,一边儿哀求着:“爸爸,别打哥哥了……求求您了……别打了……”

就在这个时候,正好赶上肖爸爸回家吃午饭。

在屋子里听着孩子们的哭叫声、哀求声,足足有了好几分钟。

可是,抽打声,哭喊声仍然不绝于耳。

肖爸爸再也听不下去了。非常气愤地把碗筷往饭桌上一礅,大踏步走向进仅仅间隔着一户邻居的严家。

“有你这么打孩子的吗?孩子吃中午饭了吗?下午还要继续上学呢!犯了多大的错儿呀!至于你这么打孩子!好好说,心平气和地教育,不行吗?!……”

说完,肖爸爸把两个泪流满面,鼻涕眼泪流成河的兄弟二人拉到自己家吃了一顿午饭。

肖爸爸自己,却气得连中午饭都没有吃,就去上班了。

所以,肖爸爸成了整个大杂院儿的“家长”、大善人。

肖爸爸突然中风,得了半身不遂,全院儿的人的心都揪了一下。

这下可真是看出谁是有良心的,谁是没良心的人了。

这下也真的看出来,肖爸爸的人品,和在街坊四邻心中的位置来了。

全院儿十户人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水果、新鲜的蔬菜,包括只有在春节期间才舍得吃的东西,都纷纷送到了肖家。

大家不再舍不得那些肉票、鸡蛋票和各种花花绿绿的票儿了,踊跃地向肖爸爸表达尊敬、焦急的心情。

大家伙儿都衷心地希望,肖爸爸能够尽快地好起来。

肖爸爸去医院看病、治疗,大杂院儿里的年轻小伙子们争先恐后地搀扶、陪伴,忙前跑后;大姑娘、小媳妇则是把做好的香喷喷的饭菜端到肖家。

各家各户,都把自家穿不上的,纯棉的衣服洗干净,然后用剪刀剪成“尿戒子”送过去。

老街坊们的举动,坐坐实实地让肖爸爸一家人感动了一番!

“远亲不如近邻”呀!

这就是大杂院儿的情结!

这就是大杂院的感人之处!

这就是老京都人永远都割舍不掉的——

人情味儿!

但是,就像十根手指不一般齐;哪里都有长得漂亮的、哪里都有长得丑的。

有些忘恩负义的人,在得知肖爸爸病倒的消息后无动于衷,从此不再露面。(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前方高能 大奉打更人 峡谷正能量 最强狂婿 农门长姐有空间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前妻 异能小神农 南宋第一卧底 神魔之上 女主是个钱罐子精
相关推荐:
重生之楚宁修仙传抗战之喋血雄心透视小邪医侧身遇见爱女boss坑仙路小结巴左手佛右手魔残颜乐寂神级强者在都市快穿攻略之女配上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