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金融风暴(三)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李雪鳞在大学时代看过一本小说,海因莱因的《Starship Troopers》,有译作《星船伞兵》的,好莱坞曾翻拍过一部电影,在国内叫做《星河战队》。电影属于三流,但小说却相当不错,而且还颇有争议。焦点就在于,海因莱因笔下的未来社会面临外星虫族威胁,全人类总动员对抗的结果,是社会体系高度团结。而作者为了维系这一点,将公民权只授予退伍军人,因为那些人已经用行动表明了他们愿意承担对社会的义务。

李雪鳞虽然是个科幻迷,却没天真到将海因莱因的想象照搬到现实中。至少在出发点上,他与这位科幻大师截然不同。

李衍看这本三十页的册子足足花了有半小时。这期间,其他官员渐渐停下交谈,目光都集中在硬革封面,和满头大汗的总理身上。

虽然这间会议厅的地板内铺设有暖水管,但正月里的辽东滴水成冰,屋里的实际气温也就在零上那么一点点,一说话就能哈出股白汽。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李衍只看了两三页,额头上已有了豆大的汗珠。看了十来页,已掏出帕子抹了两次脸。等半小时后将册子传给胡涛,连背上的衣服都已经湿透,拿帕子擦汗的手甚至哆嗦个不停。

国务院总理看向顶头上司的目光,似乎坐在面前的不是那个比他年轻二十多岁的郡王,而是一头不知怎么出现在文明社会里的霸王龙。那目光里不乏恐惧,却也有着十足的钦佩,更多的是深深迷惑。如果你哪天起床时发现有条打着硫磺味鼻鼾的火龙睡在身边,大概也会是这样的眼神。

假设你读初中时,班上突然转来一个学生,他能解出老师的所有习题,甚至经常会鼓捣些能拿国家专利的小发明。那你大概会认为这家伙是个天才,将来不是进北大就是读清华,再到国外某著名实验室做出一番事业来,拿一两个诺贝尔奖都有可能——虽然牛到没边,但这还算是个生活在你常识范围里的人。

但是如果那个转学生除了能做到这些,还出了一本书,把量子物理和相对论都推倒重来,加上弦论捏吧捏吧,构建起无懈可击的大一统物理学理论,甚至有一次从口袋里掏出个曲速引擎的模型。时不时还会说些大家都听不懂的话,比如对着空气喃喃自语,“给那个克林冈人一杯罗慕伦蓝酒,等我回去再报告皮卡特船长”——然后转过一个墙角就消失不见。如果发现这种人,估计大家先会想到打电话给NASA和51区,因为他已经超出了你的常识。或者说,超出了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那么结果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你对世界的认识有很大缺陷,要么他来自你的世界之外。

李衍在上这条贼船前,是夏帝国的摄政王,而在这个世界上,大夏仍然是当下人类文明的顶峰。如果类比的话,李衍在全人类中的层次,大致等于李雪鳞家乡那边坐在椭圆形办公室里的人。或许白屋子的主人不知道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土著的生活,但绝对知道当前的地球上有哪些大事。要说这样的人对所处世界的认识有很大缺陷,那除非人类文明集体穿越到魔法大陆才有可能发生。

因此李衍现在是彻底糊涂了。在看到这份《民权法案》之前,他印象中的李雪鳞就是那个天才转学生。属于那种IQ特别高,但好歹还没经过基因改造或者外星混血的同时代土著地球人。

而在仔细琢磨过《民权法案》之后,他已经没法再用自己的常识来判断李雪鳞了。天外来客的身上如果还有什么谜团,无非是他来自NCC-1701D还是NCC-1701E。

如果这是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估计李雪鳞早被MIB带走了。但是在这封闭的13世纪,人类想象的边界仍然停留在怪力乱神上,李衍压根也没往未来这方面去考虑。他脑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莫非此人真是神龙星宿来到了凡间,注定要平息边患中兴大夏,命中该有真龙天子之位?

念头如闪电般翕忽而过,在脑中的回声却如惊雷,让李衍自己都吓了一跳——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怎会出自自己心中?

但这也确实没办法。《民权法案》的内容太过惊世骇俗,结合李雪鳞想用它改变基层政治的意图,像李衍、胡涛这些当世一等一的人杰从直觉上就感到了百米高的海啸正扑面而来。倒是那些资质稍微平庸了些的官僚,看了之后也想不到那么多,反而奇怪为何两位公爵反应如此之大。

那么《民权法案》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撰写这个法案的思路嘛,首先是为了弥合权力结构中的裂缝。”天外来客说得很轻描淡写,“在这之前我先强调一点:让普通百姓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借此增强他们对社会和政府的认同,以及帮助我们改善弊病——这是历史的趋势,不会走回头路。只是有个度的问题。之前的彻底民主,是放权太过。而海参崴之所以没有出现混乱,是因为上了一道保险阀,也就是公民权与被选举权的获得。

“什么是公民权?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要说说什么是公民。一个理想的公民,他应当对国家与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不盲从,不屈从。他有着优秀的素质和丰富的学识,至少在社会中处于中等以上。他曾为社会做出过贡献,或者有这个意愿和能力这么做。他致力于为他人——多数人——谋福利,以此获得荣誉和自我实现,也就是说,理想的公民是个利他型的人,乐于承担社会义务,也有相应的能力。与之对应,他也有理由获得更多的权利——包括了被选举权的完整公民权。

“因为传阅得慢,大家要等一会儿才能都看完这份法案,我就先来讲一下大致内容。现在我将公民权分为三等。最下面的一等,授予所有居住在国境内的人口,无论是常住还是临时过境。他们享有的也只是最基本的权利——私有财产与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拥有检举权、申诉权与上诉权,在法律上享有平等地位。但是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虽然同样享有言论自由,却没有出版与集会权。因为只有最基本的权利,他们也只有最基本的义务——根据我们的法令法规纳税。简单来说,第三等的公民权可以概括为——守法、受法律保护,限制参与政治。

“三等公民在年满二十岁之后,无论男女和种族,只要是国内的常住人口,都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将自己提升为二等公民,从而在基本权利上追加对所在村、乡、县官员的选举权、以及出版与集会的自由。目前我制定的提升程序包括服五年兵役、获得大学毕业证、得到国家一级专利,或捐赠一定数额的资产。且在提出申请前的五年内没有任何违法记录。他们增加的义务主要来源于权利的行使——一旦出现诽谤、参与贿选、集会从事违法活动之类的情况,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二等公民权可以概括为——有能力和意愿、并被允许参与部分社会事务。

“获得二等公民权的三年之后,如果达到标准,可以授予临时一等公民权,在此后的五年内如果没有违法与不良记录,则正式向国家宣誓效忠,成为一等公民,否则降回二等重新评定——海参崴因为只是试点,之前没做时间限制。正式一等公民增加的关键权利是被选举权,可以被选举为各级官员。而临时一等公民虽然无法被选举,却有两项特权,或者该说是义务:第一,他们将是各级议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年,乡议会;第二年,县议会;第三年,州市议会;第四年,郡议会;第五年,国会。此外,他们必须协助内务部与审计署,每年对各部门进行账目和绩效的核对。还有嘛,不管临时还是正式,一等公民享有国家提供的医疗保障,每月可领取少量津贴,允许使用表示一等公民身份的纹章,并能免费享受国家分配的住房和马车,还可以每月向国家首脑呈交一份两千字以内的提案。当然,要成为一等公民非常不容易。如果是军人,他必须至少有一次二等功和五年以上军龄,并且在军校修完高级课程。如果是平民,他必须有过获得大学毕业证,并且是全国联考的前100名、毕业时全校的前三名。能成为一等公民,这人已经有了杰出的表现,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所以他们没有额外的义务,仅限于管好自己,不渎职、不违法。一等公民……没什么好概括了,他们就是公民的典范,是全社会的榜样,是国家的中坚力量。军人,那就是个将军的苗子。平民,那就类似于大夏的进士了。

“除了以上这些提升渠道,每年国务院能够另外颁发最多200个一等公民、500个二等公民的名额,不受以上条件限制,由各地申报有重大贡献的人物,经过专门的委员会评议后授予,并公示全国。当然,这个委员会还有个职责——如果有一等和二等公民吃老本不干活,乃至违法,那么也会在经过评议后被降格。

“哦,对了,还有很关键的两条——第一,公民权不世袭。第二,这份法案适用于所有境内人口,上至皇帝郡王,下至来做生意的客商和刚出生的婴儿,只要是个活人,概莫能外。”

李雪鳞虽然行事嚣张不羁,其实本质上很懒惰,如果能借势,他绝不会想要新起炉灶。所以不管后来人怎么说,他写这份法案,初衷确实只是对现有架构的改良,原本只想着管用五十年就行,至少撑过产业革命的启动阶段就算胜利。以后的事以后再考虑。但是作为一个来自扁平社会的人,他总会将一些根本不可能也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东西,作为常识的一部分无意中就表露出来。比如说,在李雪鳞看来,法律上规定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那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如同吃饭喝水一般正常的事。不管现实能不能做到,至少法律上不能有歧视。所以只要他不是想故意使坏,无论起草什么法律,都必定会自然而然将这个思想放在最核心。但是在这个时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仍算是半公开的规则。至于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那更是超然法外。贵族——平民的二元社会结构,虽然总是会慢慢朽坏,却也颇为稳固,因为有科举这条上升通道。

乍看之下,李雪鳞的构想似乎也是大同小异——权利逐级集中,同时也有面向所有人开放的上升通道。就算给了二等公民选举权,其实和大夏那些乡老享有的权利也差不多,无非就是白纸黑字公开化了。如果粗粗一看,确实正如李雪鳞自己认为的,这只是对现有政治框架的一个改良。为的是引导大家多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投身郡王殿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建设。

这也没什么不好嘛——大多数官员在听到李雪鳞说明法案之后,都是这个想法。郡王殿下喜欢折腾新鲜事物是出了名的。看看那些五花八门的部委,相比之下法案似乎只是对现有科举的细化,还算是折腾比较少的。

当然,以上想法只局限在李雪鳞最后两点补充出现之前。

让李衍浑身汗湿的,正是写法案最前面的总纲,也就是法案的适用范围——无论何时,在国境内生活着的所有自然人。以及虽然没有明说,但在法案中处处体现出来的一个基本思路——义务伴随着权利;要获得权利,必须承担义务;在提升公民权的过程中,更是义务先于权利产生。

借用李雪鳞那个时代的一句名言:在要求国家为你做点什么之前,先想想你为国家做了什么。

而在这个时代,不但权利常常是先于义务而出现,很多时候权利与义务也并不对等。

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如果皇帝生下个儿子,那么不出意外的话,他在十几二十年后将成为皇帝或者亲王,要么主宰天下,要么享有富贵,无关乎他是否饱读诗书、是否有雄才大略、是否战功卓著。但是按照《民权法案》,这个有着帝王家血统的孩子,在20岁之前和路边的乞儿、青楼的娼妓一样,只享有最基本的公民权——三等。根据这份法案的逻辑,权利之所以能逐级向上集中,是因为攀爬上升通道的这些人有意愿、有能力为社会承担义务,以承担义务的大小来决定权力分配。顺这条思路延伸下去,站在国家顶点的那个人,必然也要有着超出其他一等公民的卓越表现,能承担最严苛的工作。至少不能是个毫无建树的三等公民。否则就和法案的基础严重抵触,那些靠着功绩奋斗一路爬上来的精英们也不会答应。

套用到现在的环境里,像李雪鳞这等不世出的英雄,倒是站在顶点也当之无愧,但是大夏朝廷里的那个小皇帝就显然不够格了。让李衍郁闷的是,在想到这一层时,他竟然在下意识里先认可了。直到表层意识挥舞着名为“纲常”的大棒把他打醒,这才惊觉渤海王的用心何其毒辣,差点连自己都着了他的道。

如果想用“龙生龙,凤生凤”来打马虎眼呢?就算现在的小皇帝没什么建树,人家的老子还是为国家工作了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是法案的起草者已经很周到地提醒了:公民权不可世袭,大家一出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别说老爹是为国家打工,就算拯救了全人类,儿子也照样要从三等公民做起。

震惊于册子里的内容,李衍甚至忽略了一个关键的矛盾——作为地方政权的渤海国,有什么资格让皇帝遵从这份法案。

当然,对于李雪鳞来说,他没觉得这算个问题。

因为看完总纲时李雪鳞已经简要说明了之后的内容,胡涛看册子的速度快得多。不过速度虽快,代国公将法案传给下一个人时同样浑身湿透。

李衍沉默了半晌,问道:“王爷,如果按照适才法案中条款,日后世子该当如何?”

“世子?……呃……你是说……我儿子?”李雪鳞愣了下。说实话,他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回头想想,自己居然已经奔三,似乎是时候繁衍下一代了。

“是啊。短则一两年,长不过三四年,王爷必然会有世子诞生。那时候……”

“哦,没什么大不了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先读书,后参军,凭本事一步步往上爬,能爬到哪儿就是哪儿。他能有我这个老爹,至少不用担心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已经算是占了大便宜了,还想怎么着?如果真是个庸才,做个普通人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对他好,对国家也好。”

“……呃……王爷,您……您可听明白了?我说的是王世子啊!”

“是啊,当然听明白了。怎么,万一我生个儿子是糊涂蛋,难道你们也愿意跟着他瞎起哄?”

李雪鳞话一出口才意识到有问题。只见李衍的脸登时红了起来,胡涛也干咳了一声来掩饰尴尬。

“哎……这个……反正就是那么回事。大家知道,我在军队里提倡的就是任人唯贤,有多少本事,给多少权柄。不问出身贵贱,不问年龄长幼,不问辈分高低。现在放到这个国家,同样适用。科举的意图也是如此。既然要做,我们索性做得彻底点。大家凭本事吃饭。否则没这个斤两还占着高位,下面有人看你不爽,自己又压不住阵,最后还是要倒霉。那真是损人不利己——齐楚,我问你,假如我现在任命你指挥一个方面军——没错,是方面军,包括四个满编的军——去全面负责对波斯的战役。会有什么结果?”

最高军衔只是个准将的内务部长站起来,苦笑着说:“您知道,我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和能力,别说一个方面军,就连一个师都未必能玩得转。所以大概会吃败仗……打得损失惨重……就算能逃回来,也肯定被您砍脑袋。”

“谢谢,请坐。你们看,这就是我想说的。海参崴的成功案例也印证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大家知道,海参崴创立时定位为军港,其实这一年多来,因为与高丽、扶桑贸易频繁,已经成为了拥有六万居民的大型商港。要说族群矛盾,比关内的乡村可严重多了。我们能掌握的就有来自六个国家、二十四个民族的居民,其中不乏死对头。但是因为限定了参政议政的权利,政府可以成为他们之间的防火墙。同时,又允许他们在法律和舆论上进行正当申诉和抗辩,在他们和政府之间安上了泄压阀。各级官员们则需要上下兼顾,不但要做好行政,也要注意反馈,随时改进工作。当然,因为阿猫阿狗都被排除在了官员候选人之外,地痞流氓也没资格参与选举,海参崴的政府在施政时受到的阻碍很小。只要接受舆论监督就行。”

在座官员几乎都被郡王殿下描述的美好景象打动了——政令通畅,不会有人顶牛,最多提提意见。虽说比起大夏那边还是少了很多自由,却远比现在基层政府的乱象好太多了。而且从试点的成功经验来看,推行全国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不过也有没被花言巧语打动的人。李衍和胡涛虽然没有像李雪鳞那样做过逻辑训练,也没有见识过民主社会的样子,却依靠敏锐的思维,察觉出这份法案真正要命的地方。

中国传统的伦常,基础是二元结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政治上,就是贵族与平民的区别。原本二元结构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无论李雪鳞有没有清楚意识到,让他对传统伦常很不爽的关键在于,这个二元结构是纵向的,有上下。上面的一方对下面的拥有绝对权利,义务却很少,也滞后。而且这个结构内部相当稳固。每年能通过科举入仕的也不过百多个人,其余空缺都内部消化了。要说这样的社会结构是金字塔,还不完全准确。事实上,它是金字塔外加附近的沙漠。小老百姓都在平地上庸庸碌碌,而由皇帝、贵族和官僚构成的权力大厦高耸入云。

李雪鳞倒没想过这对人权有什么危害,但是上层建筑脱离社会基础,下层群众的素质又长期得不到提高,徘徊在低效生产上。这让有志于产业革命的郡王殿下非常不满。

有趣的是,李雪鳞本人并没想过要在《民权法案》中解决这个问题,结果竟然歪打正着了。而李衍和胡涛这两位公爵,却先他一步看出了其中的可能性。

《民权法案》最要命的地方在于,它彻底打破了二元的社会结构,所有人口都处在同一个平面,虽然平面上的地势有高低,却不存在台阶。有资质、有意愿的人可以付出努力往上走,也会因为懈惰滑下来。吃老本不是说一点都不管用,至少是没法像大夏那样作为长期饭票传给子孙。这种社会,将把效率发挥到极致,几乎是用鞭子抽着大家不断努力、再努力。因为水涨船也高,这样的攀登之路对于个体来说会随着寿限而结束,对于整个群体来说却永无止境。

而且这条路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哪怕身为皇帝和贵族,要么放弃权利,等着坐吃山空;要么要参与到登山大军里,用实际成就为自己挣个相应的位子。换言之,在这种新体系里,身为皇族和贵族是非常倒霉的。要么受苦,要么没落,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当大家都在努力往上游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好吧,就算退一万步,牺牲官僚阶层,让他们去参与优胜劣汰。但是皇族怎么办呢?在一个讲实力和贡献的社会,混吃等死就只能是三等公民。难道要让龙子龙孙去向普通老百姓低头不成?就算渤海郡王这冒牌宗室肯答应,那些正牌的也绝不会同意。这份法案一旦实施,也就意味着正式向皇家宣战。而在当下,皇室和国家是划等号的。

当然,这对李雪鳞来说不是个问题。他想做的是事业,而不是家族产业。事业与产业的区别在于,一旦事业建立起来了,那就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私有物,它属于全社会。哪怕是这份事业的创始人,如果不能胜任,照样要退居二线,让职业经理人来打理。生在80后,长在新世纪的郡王殿下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同时做开国皇帝和亡国之君很好玩吗?红朝太祖如果在第一届政协时功成身退,也不至于给人类历史留下笑话,让文明古国蒙受耻辱。没有亡国,那是运气罢了。李雪鳞一向没什么彩票运,也从没指望用运气来挽救国家。

李雪鳞野心虽大,也不忌惮做暴君,却不愿意成为历史上的昏君。他相信自己只要继续这么神志清醒、思路清楚,不至于做出什么无可挽回的事。但要是哪天得了阿兹海默症,能有这么个退出机制,对他本人来说也是件好事——归根到底,李雪鳞来自一个连国家元首都有任期、要退休的时代。辛苦一辈子,最后倒在工作岗位上?不不不,这要么是国家的不幸,要么是他个人的不幸。还是算了吧。

追本溯源,郡王殿下想鼓捣产业革命也好,大张旗鼓折腾政改也好,其实都打着利己主义的小九九。这个年轻人本质上很懒惰。他理想中的工作状态是:每次理出一个新摊子,只要起个头、布好线、找对人,然后就可以撒手不管,去整理下一个摊子了。在军队时就是这样。只要有机会,他总是喜欢把下属推上一线。而等事情走上正轨,更是索性把军队的日常工作交给张彪他们去打理。

因此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看,这份法案除了用来匹配产业革命,解决新兴阶层的权利诉求问题,其实更像是他本人的一份退休安排——老子辛苦一辈子,为革命付出那么多,到时候也该享受享受。只要有人能顶上,乐得放权回去周游世界。

至于自己的子孙怎么样——看多了丁克族的李雪鳞才懒得操这份心。好好抚养、给他们提供机会,这就可以了。如果真是扶不起的阿斗,那就像他自己说的,太太平平做个小老百姓最好。别像某个痴肥——或者说肥痴——的“书法家”那样,整天拿着“我爷爷”招摇撞骗,变成全国人民的笑柄。连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太祖也顺带着被鄙视一番。

看着李雪鳞若无其事的样子,李衍这才猛然醒悟——当初连傻子都看得出来李雪鳞有意染指大位,为什么这个咄咄逼人的军阀居然肯立下重誓,绝不先向大夏发起进攻。敢情他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准备好了这手。《民权法案》一出,大夏的皇权将别无选择。要么喝下李雪鳞准备的慢性毒药,在几代人时间里被渤海国超越并渗透,最终掀起革命,龙子龙孙成为过去式。要么大家兵戎相见,拼全力将渤海灭国,把《民权法案》全面禁绝,但这个方法的成功概率实在是小到要用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才能看个大概。

无论哪一种做法,在当前的形势下,都是这个年轻人所期望看到的。如果大夏主动兴兵,更是会给李雪鳞夺权的口实。夏太祖闹革命也不过才花了三四年时间。现在渤海王的实力比之当初的太祖还强出那么点,他需要多少时间?

李衍看看胡涛,只见代国公的目光也是惊惧又无奈,与自己一般无二。显然也是想明白了这层。但事情至此,他们也已经无法可想。原本13世纪的时代的发展是如同牛车般慢吞吞,可以有足够时间看看风头,就算挡不住,也可以避开。这也是他们当初愿意北投的原因。宁可在贼船里做卧底,总好过让李雪鳞横行无忌。

贼船?现在两位公爵算是想明白了。他们上的根本不是什么贼船,而是子弹头动车组。上面搭载着时代发展的牛车,一路呼啸着前行。别说看风头、避风头,能搭上车就算是烧了高香。留在下面不肯上车的那些人,将会被彻底碾碎。

而动车组的司机——来自未来的渤海郡王正兴高采烈地一路加速,压根没想过是不是该停车看一下轨道——对于既是司机又是扳道工的他来说,这也确实没什么必要。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前方高能 农门长姐有空间 大奉打更人 南宋第一卧底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前妻 最强狂婿 女主是个钱罐子精 神魔之上 峡谷正能量 异能小神农
相关推荐:
最强剑神尸人斗魂顶级高手战神金钱帝国百鬼夜行绝世神医早安,老公大人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