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朱允炆的畏惧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山东,曲阜。

周易心中因为朱标的死,存着一肚子气,这些天都成功地发泄在曲阜。

其实也算不上公报私仇,故意泄愤。

实在是曲阜孔家,这千年来,剥削这片土地上的劳苦大众。

太顺手了!

以至于周易清理过一遍又一遍。

可只要是回头看,就一定还有,可以惩戒的人。

周易知道,这并不是治本之策。

对朱元章严格执行《大诰》的行为,也不认为这能够长期地改变剥削百姓的形势。

不过周易下手却丝毫没有留情。

《大诰》虽然无法解决永世的问题,更多是依靠朱元章强硬的实力。

但在现在,能够砍一批地方恶霸,便能拯救数百个劳苦大众。

这样的行为,还是非常值得做的。

周易在曲阜的行为,很快传到了大明朝各地。

曲阜孔家的影响力,虽然被周易踢了场子。

但在大明朝的各个地方,还是非常大的。

在周易报刊等资源的加持下,曲阜之地,新编《大诰》的执行。

几乎传到了大明疆域的每个角落。

若说是皇城内,因为朱标的死亡,一片愁云惨澹的景象。

那么皇宫之外,各地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

听着曲阜的同行们,在新编版《大诰》的执行下,生不如死的样子。

心中也是非常忐忑,一片愁云惨澹。

周易虽然执行完了朱元章的任务,但也并不急着回到南京城。

周易在外面一边儿旅游、一边儿在各地传播着新版《大诰》,惩治一下贪官污吏。

同时,也在搜寻着天下各地,产量高,质量好的高粱种子。

紧锣密鼓地为沂蒙山的根据地,做着粮食上的准备。

周易也不敢在这个时间,回到南京城,撞到朱元章的枪口上。

毕竟,根据历史记载,在朱标死亡之后。

朱元章开启了新一轮的朝堂清洗。

虽然说,朱元章的这一轮朝堂清洗。

主要是针对以蓝玉为首的武将,但周易作为和朱标接触比较密切的文臣,心中也是多加了十万分的小心。

尤其是周易在得知朱元章生病的消息后,更加谨慎了。

不过,周易心中还是有一丝喜悦,毕竟朱元章的时代马上就要落幕。

而且,朱标的死亡,虽然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华子在历史中,缺少了一个有朱明王朝,引领的时代。

但周易重生在大明朝,又有着长生道果加持。

一定能够将这个遗憾,弥补过来。

甚至说,老朱家的衰败,才是周易真正的机会。

退一步说,若是每一个皇帝,都有朱元章一样能力。

周易即使是有长生道果,也无法主导时局的兴衰更替!

……

皇城。

朱允炆踢踏着步子,低着头,从朱元章的宫殿中走了出来。

朱允炆看着皇爷爷朱元章的脸色。

自知他的回答不是十分完美。

但却是朱允炆的心里话。

朱允炆回想着方才,朱元章最终点头,并且对朱允炆的回答表示了支持,心中长长出了一口气。

朱允炆是读过历史的,他知道:

汉朝中期,曾经发生了七国之乱。

吴王刘鼻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

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才在三个月内被平定下来。

地方上的诸位藩王,是一定会暴乱的。

以己度人,皇宫里面,金銮殿上,那把龙椅,谁又不想坐上去尝尝,是什么滋味?

朱允炆走出后宫,到了东南角,黄子澄迎面走来。

迎接着未来大明朝的皇帝。

朱允炆看着黄子澄,心中感到了安定。

黄子澄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

曾被朱元章选来,伴读东宫。

朱标在朱允炆稍长的时候,又让黄子澄教授朱允炆学问

按照官位来说,在任太常寺卿。

朱允炆上前两步,问黄子澄道:

“黄先生。诸王地位尊贵,又都拥有重兵,多不法,怎么办呢?”

黄子澄听着朱允炆问话,心中猜测,可能是朱元章曾经和朱允炆说过什么。

黄子澄回答道:

“诸王的护卫兵只足以自守,倘若有变。

发六师出征,谁又能抵抗呢?

汉朝叛乱的七国并非不强,还是灭亡了。

势力的大小强弱不同,而顺逆之理也不同啊。”

朱允炆点了点头。

黄子澄话语中的核心,便只是一件事情。

那便是按照历史大势,皇帝的中间军队,不论是人数还是质量,都远远胜过地方藩王的军队。

汉朝能够平定的七国之乱,为什么在明朝不能平定呢?

听了黄子澄肯定的话语,朱允炆对削藩一事,充满了信心。

虽然朱允炆和黄子澄,对削藩一事,充满着信心。

但至少有两个人,却是和朱允炆的想法,完全不同。

一个是在病榻上缠绵的皇帝朱元章。

另一个便是寻找天下最大最好高粱的周易。

周易站在局外。

对朱允炆的削藩的动机,相比朱元章,有着更深的了解。

其实,这件事情,和朱允炆的成长环境非常相关。

朱元章在北方设立藩王,主要是认为:

保障北方边疆无事,靠的不是消极防守,而是积极的进攻。

对北方的战事,持着积极的态度。

自洪武登基,到如今的洪武二十五年。

为北方的战争,输送了不知多少粮草物资,以支持北方军事行动,深入大漠。

朱标虽然被人们成为仁慈的太子。

但毕竟是在军营战阵中成长起来的,再加上和武将们关系十分密切。

对父亲的理念,非常赞同。

可朱允炆却是出生在和平年代的皇孙。

对开疆扩土这件事情,并不是很感兴趣。

并且对这些年长孔武的叔父,有着天然的畏惧。

朱允炆在看着叔父们对北方残元,华丽的战果时。

心中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这样,能给大明朝带来的安全感。

而是害怕有一天,叔父们对抗北方残元的实力。

有一天掉转矛头,将这些实力,用在他朱允炆身上。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 九星霸体诀 唐人的餐桌 万古第一神 7号基地 最强战神 剑道第一仙 我有一剑 光阴之外 踏星
相关推荐:
重生影后:腹黑boss深深爱修真少爷玩征服将军宠妻:一品女仵作仵言登顶全球